Skip to content

命理学起源

  • 推命学之始祖:星宗

中国古代的命理学源于星象学,远古之人很早就懂得观测星象以论命理,但直到汉、唐之间,才出现了专为推命而发明的“星宗”,目前所知最早且最完备的星命著作首推《果老星宗》。据说此书是民间神话中的八仙之“张果”发明。唐代中叶以后,四柱命学和紫微斗数逐渐兴起。

奠定四柱理论的最大功臣为李虚中与徐子平;奠定紫微斗数的鼻祖为张果与陈抟。由于四柱学与紫微斗数同属一个时代创制之术,所以宋代之后常有星、命混为一谈的现象。

  • 星宗的衍生品: 四柱、紫微斗数

四柱学和紫微斗数可能都是从星宗改良创制而来。星宗有两大缺点:一、阴阳五行之生克制合不够系统化;二、星曜神煞之宫位及性能不够明朗稳定。星宗的核心理论是“七政四余”,这是一种博大精深的预测术,与西方占星有渊源,但对天文学的要求很高,容易“错宫失度”以至推算全错。

所以在张果之后,它分裂成为两大流派,一派走纯粹的中国路线,也就是李虚中发明的以五行生克为主的“四柱学”;另外,陈抟改良星宗的缺点而发明了更实用的星命术“紫微斗数”。到了明朝,紫微斗数与四柱学并称为中国传统命理学的两大主流派别。

阴历、农历与真太阳时

  • 阴历:根据月亮制定的历法

阴历即为目前我们使用的月历,它根据月亮公转制定。以月亮为计测标准恒将月圆之日定在每月十五 (望日),并将月晦之日定在每月初一 (朔日),所以我们不用随身携带月历,只要晚上观察月亮的圆缺情形就能大约知道阴历的日期。如阴历正月初一永为春节,五月初五永为端午节,八月十五永为中秋节.....

  • 农历:根据太阳制定的历法

农历是指二十四节气,它是农事作息不可或缺的历法,而且是真正的太阳历(阳历),它以太阳为计测标准。不过,中国的阳历仅着重二十四节气,并未将全年其余三百四十一天的日期详细标示在历书上,所以很少人知道中国的节气即是阳历,而且它也跟我们目前使用的“公历”没有什么本质不同。如果翻阅万年历,将任何一年中二十四节气的日子核对公历,几乎都吻合,可能前后相差一两日,这是因为二十四节气是在中国地区测定,而公历是在欧美地区测定,两地相隔约半个地球面,会有约十二小时的时差,这在日期的计算上就可能多出一天。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公转划分的,必须采用阳历 (农历) 的二十四节气来排四柱命造,绝不可使用阴历。

  • 真太阳时

真太阳时是指不管太阳位置在哪,地球上任意一点对应于太阳所产生的真正时间。所以对某城市而言,“城东”的时间跟“城西”的时间不会相同。如果用真太阳时来计算,中午12点整应该是当天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时候。而我们现在公用的行政时间则是硬性规定的“区域时间”,在八字排盘时,要把这个行政时间换算为真太阳时间。具体换算较为复杂,但现在网络上有专门的“八字排盘”网站,输人出生时间和出生地点的经度,可以立刻获知真太阳时。

紫微和四柱

紫微斗数以阴历(月亮周期)为依据推断命理。
四柱八字学以农历(太阳周期)为依据来推断命理。

四柱学

发展史

如今我们所说的命理学主要就是指八字学,它又称四柱学,从唐朝产生至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八字学以一个人出生的时间配成八字,借助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推测人的生老病死、吉凶祸福、贫富贵贱、婚姻家庭……它在中国广为流传。

汉朝以前,人们只依据年来算命,比如甲子或乙丑年出生的人为金命,丙寅或丁卯年出生的人为火命,这种粗浅的方法是八字学的萌芽。汉朝时出现了以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为基础配合年月日推断命理的方法,但不成体系。唐朝的李虚中是八字学的里程碑式人物,他的《李虚中命书》以人出生的年月日的干支配成三柱推测命运,被后人尊称为八字学的开山鼻祖。

但当时术数界的宗师很多,如李淳风、袁天罡等。宋初的徐子平在年月日后加了时辰,将三柱变为四柱,使其发生了飞跃。他的《渊海子平》是八字学的划时代著作。明朝是八字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张神峰的《神峰通考》、万民英的《三命通会》等。清朝沈孝瞻的《子平真诠》、余春台的《穷通宝鉴》对阴阳五行学说作了进一步发挥,一代宗师任铁樵对古籍《滴天髓》进行分篇增注,扫除了当时偏重神煞的乖讹,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

当前分析四柱命理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四种:

1.以《子平真诠》为代表的著作主要以用神的“成败、救应”为断命的标准,论述的重点是“用神”。

2.以《滴天髓》为代表的著作主要以“澄浊、求清”为断命的标准,论述的重点是“气势”。

3.以《穷通宝鉴》为代表的著作主要以“气候的变化”为断命的标准,论述的重点是“调候”。

4.以“年命、纳音、神煞”论命,这些方法始于战国时期的鬼谷子,在四柱学开山之作《渊海子平》中也有提及,其代表作是《玉照定真经》《李虚中命书》等,但现在已经不被人们重视。

四柱学代表作

宋代

《渊海子平》【徐大升】
《滴天髓》【京图】

明代

《三命通会》【万民英】
《神锋通考》【张楠】

清代

《命理约言》【陈素庵】
《滴天髓阐微》【任铁樵】
《子平真诠》【沈孝瞻】
《穷通宝鉴》【余春台】

四柱学与周易

古代术数有两种认识世界的模式:一者为《周易》思维,它以卦爻符号为模型;另一者为阴阳五行思维,它以干支为模型。四柱命理学以后者为基础。

四柱学排盘

用四柱学进行预测,首先要“排盘”。得知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将其对应的四柱学中的所有元素都排列出来,叫做“排盘“。

排盘前需要获知三种信息:出生的具体时间,最好精确到分钟;出生地点的经度;当事人的性别。古人学习排盘时要记忆很多知识,个别信息还需要查表。而今天,我们只需要把上面三类信息输人到排盘的网站上就可以立即完成排盘。

古人计算时间用地方时间,而如今中国则用统一北京时间。要进行这两种时间的换算,要知道当事人的出生地经度。换算后的时间为“真太阳时间”。如果不进行这种转换,时辰这一“柱”可能会排错。如:某人在北京时间11:10出生于内蒙古包头市,此时包头的地方时间是10:4011:20午时,而10:40已时。四柱预测取后者。

  • 干支纪年与四柱八字

一个人的生辰包括年月日时四个部分,称为:年柱、月柱、日柱、时柱,每柱又分为天干和地支,所以共有八个字。八字只是一个人出生时间的历法转换而已。

举个例子,公元1900年1月1日凌晨0点01分,也就是农历:一八九九年腊月初一日子时,对应的干支纪年是:己亥年 丙子月 甲戌日 甲子时

如下表所示,假如一个人是在上述时间出生,他/她的八个字(简称八字)就是:己亥 丙子 甲戌 甲子。其中己亥称为年柱、丙子称为月柱、甲戌称为日柱、甲子称为时柱,合称为四柱。

1912年之前,我国采用的是干支纪年,几乎人人都知道的八字。1912年后大家普遍采用公元纪年,八字并不常用,要得到也很简单,通过将公历纪年转换为对应的干支纪年即可,一般的农历软件都支持这样的转换。

四柱中,日柱的天干(简称日干) 较特殊,可以把它理解为“核心”的自己:“我”(也叫日元),其他所有干支都是与它作用后得到的“十神”属性。

命运是否可精确到分?

古人将一天分为12个时辰,一个时辰分为八刻,一刻分为15分。这样,一天有96刻,共1440分。两个人的八字相同,但命运却可能差异很大。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出生的刻、分不同。“四柱”已经很复杂,如果加入时刻,排出“五柱”或“六柱”,会增加判断的难度。这是四柱学中一个理论上的不足。(随着技术的发展,也可能是未来一个可以延伸探讨的方向)

大运和流年
排完八字后,就可以排“大运”了。大运以月柱为起点,分为顺排或逆排。年干为阳干的男性(阳男)顺排、女性(阳女)逆排;年干为阴干的女性(阴女)顺排、男性(阴男)逆排。大运有一个起始的年龄,根据年干阴阳、性别,出生时相邻的前后两个节气计算(有两种算法)。

每个大运包括十年。大运排完后,就要排它们包括的“流年”了。流年又称太岁,是纯客观的因素,查万年历可知。每一年的流年是固定的,所有人共用,这是它与八字和大运的重要不同之处。如果说八字是纯粹的内因,大运兼有内因和外因的性质,流年则是纯粹的外因。

阳男、阴女;阴男、阳女

年干为阳干的男性称为阳男。 年干为阳干的女性称为阳女。 年干为阴干的男性称为阴男。 年干为阴干的女性称为阴女。

干支与五行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中国古代纪年历法(干支纪日始于商代,干支纪月始于西汉,干支纪年始于东汉的公元 126 年。),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

天干地支中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称为十天干,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称为十二地支。

十天干、十二地支分别有各自对应的五行。五行又分阴阳:五行属阳的干或支称为阳干或阳支,五行属阴的干或支称为阴干或阴支。如下表:

天干
五行
阴阳
地支
五行
阴阳

是由天干衍生出阴阳五行还是由阴阳五行结合而成天干,目前还没有定论。

以天干排第一的和地支排第一的开始,十干和十二支可依次相配(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可以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年、月、日、时都可以按六十个单位依次循环。

天干地支古称

《尔雅》是辞书类文学作品,最早收录于《汉书·艺文志》,但未载作者姓名。作品中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中文字辞。它不仅是辞书之祖,还是儒家要籍——经,被列入《十三经》中。

《尔雅》的第八篇《尔雅·释天》有对天干、地支的最初的称谓:

岁阳

太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强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维,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阳。

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协洽,在申曰涒滩,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阉茂,在亥曰大渊献,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

胎元

受孕怀胎的月份,被称为胎元。当母亲怀有身孕,直至孩子坠地之前的时间,仍掌握着些许变量,这些变量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出生后的命运。子平法有“胎元”之说,以作为辅助判断命运趋势之用。投胎的日子和时辰渺不可测,所以只能取得投胎的月份为凭借。

徐子平认为:依据五行之理,我们首先要推导胎气的缘由,然后再推导它的机理。具体的推算方法是:将出生月的天干向后推一位,地支向后推三位,最后得到的天干地支就是胎元。

如果一个人出生的月份是己巳月,那么,其天干向后推一位是庚,地支向后推三位是申。因此,此人的胎元(怀胎的月份)即为庚申月。

胎元理论有其弊端: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怀胎十月才出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