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书名:《千里命稿》

作者:民国 韦千里 著

简介

《千里命稿》是民国时期上海的韦千里先生所著,是他主讲的命学培训班的讲义,成书时间在1935年。

此书汇集了当时民国时人百多则命例批注,且不少是当时名人:如蒋介石、吴佩孚、阎锡山、宋子文、章太炎、杜月笙、梅兰芳等。其中论蒋介石八字,谓其甲辰运十年(约一九四五─一九五四)「伤官见官,解组归田,是为上策。」在三十年代能公开作此论断,确是不凡。本书可说是近代子平命学最流行的教科书之一。

关于作者

韦千里,浙江嘉兴人。(一九一一年三月三十一日辰时生,卒年不详,复旦大学文学系毕业。)

杨叔和序

观夫世界之广大,宇宙之奇妙,人事之渺茫,若可知,若不可知,虽圣人亦不敢以论断定也。然一春一秋,物故者新;一昼一夜,花开者谢。废兴成毁,盈虚依伏;大而名利,细而饮啄。默察一切,冥冥中似有定之者,故圣人不敢以论断定者,今可于中仄盈亏之象,五行生克之理之中,求之而百不失一焉。余始对于命运,乃深信而不疑。曩岁因事至申,访韦子千里于其寓,论往指来,不爽禾黍,且评语简明透澈,以少胜多,非深于道,明于理,通于儒,洞明乎世事者,弗能也。然余有感焉,江湖术士之流,恒藉此为生,理既不明,语亦鄙陋,大雅君子,为之不齿。命理之学,晦而不彰,安得如韦子者作中流之砥柱耶。今韦子学益进,出其馀绪,编印《命学讲义》一书问世,蒙示全稿,吟诵之余,觉奥邃详明,裨补后学,余尝有志于斯而未能,今又有鞭策之者矣,敢不勉旃,敢不勉旃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响往之,爰书此以归。韦子其乐而教之乎,是有命焉,非余所敢望也。

公元一九三四年七月杨叔和于蚌埠大淮报馆

白话注解

观察这个世界的广阔和宇宙的奇妙,人的事务显得非常微小。有些事情我们能理解,有些则不可知。即使是圣人也不敢轻易下定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在变化,旧的消失,新的出现。繁荣与衰败,兴起与毁灭,这些都在不断变换。在这一切中,似乎有一种隐约的定律在起作用,因此即使是圣人也不敢轻易下定论。在观察天象和五行的相生相克中,可以发现这种定律,我因此开始相信命运。去年,我因为一些事情去了申城,拜访了千里之外的韦千里先生,他的预测非常准确,言辞简洁明了。他不仅深谙道理,还通晓儒学,并且对世事有着透彻的了解。我对此深有感触。常见的江湖术士使用这些技巧谋生,他们的理论不明确,言辞粗俗,因此被有教养的人所不齿。命理学虽然晦涩难懂,但如果有像韦子这样的人作为支柱,那么它的价值将大大提升。韦子的学问更加深入,他出版了《命学讲义》一书,我读后感到它内容深奥而详尽,对后学者大有裨益。我曾经对此有所志向,但未能实现,现在则有了鞭策。正如诗中所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尽管我可能无法达到这种境界,但我还是想通过写这篇文字来表达我的感激。希望韦先生能快乐地继续他的教学,这是他的天命,我不敢奢望。

1934年7月杨叔和于蚌埠大淮报馆。

骆经畲序

余于公余之暇,喜读命学诸书。凡坊间古籍名著,均先后搜罗,迭经殚心参研,苦无心得,如《星平会海》、《三命通会》、《滴天髓》等书,或博而寡约,或简奥难明,往复思索,虽略晓其意,终未了然于胸。客岁识鸳湖韦君千里,一见如故,盖知其秉承家学,精研有素者也。读其所纂之《精选命理约言》一书,深佩其注释精微、阐扬命学之功,不在素庵相国下也。君复以命学之式微,胥由古籍说理未透,今岁月于百忙中,编《命学讲义》,以授海内有志斯学者。余因加入研究,先获其稿,披觉竟日,恍然有悟。昔日之所疑难者,今皆迎刃而解矣,他书中支离琐屑之点,亦均条分缕晰,举例阐明,矛盾谬误之处,则说理指正,充推子平正宗,不仅为初学者必读之书,亦可供精究者参考之籍。书成,将奥邃详明,裨补后学,殊非浅鲜。余尝有志于斯而未能,今又有鞭付剞劂,余乃乐为之序。

甲戌仲秋嘉定骆经畲

白话注解

在闲暇时,我喜欢阅读关于命理学的书籍。我搜集了许多坊间的古籍和名著,如《星平会海》、《三命通会》、《滴天髓》等,不断深入研究,但始终难以领悟其中的精髓。这些书或许内容繁杂,或是简洁但深奥,虽然我略有所悟,但始终不能完全理解。去年我认识了鸳湖的韦君,感觉一见如故。我知道他继承了家学,对命理学有深入的研究。他编纂的《精选命理约言》一书,其注释细致入微,对命理学的阐述也很深刻,不亚于古代的大师们。韦君认为命理学之所以没落,是因为古籍中的理论讲解不够透彻。今年他忙里偷闲,编写了《命学讲义》,意在教授有志于学习命理学的人。我有幸加入研究并提前获得了手稿,连续阅读了好几天,终于有所领悟。我之前对命理学的疑惑现在都迎刃而解了。他在书中对其他书籍中支离破碎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解释,对矛盾和错误之处进行了纠正,可以说是子平学派的正统著作。这本书不仅适合初学者阅读,也适合深入研究的人参考。他的书将深奥细致,对后学者大有帮助,远非浅薄之作。我曾经有志于此学问但未能实现,现在又有了新的启发,因此我很乐意为这本书写序。

甲戌年仲秋嘉定骆经畲

顾乃平序

韦子千里,少负奇才,幼承庭训,家学渊源,挟君平术,为人权衡,谈必微中。与之语世道,辩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常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饱学老成,固非世俗所能望其肩背,且慷慨好义,忧世疾愤,辄尝论世道崎岖,人心险诈,魑魅咨肆,魍魉横行,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挽狂澜之乏术也,予讽之日,徒言无补于事,空谈不如实行,君抱稀世之才,挟君平神技,曷不将命学公开,广为宣传,使人人得知命理。预识趋避之道,槽权己衡人,两相裨益,彼魅魁魍虽炽,或得稍敛其迹,未始非治标之一法也,我子曷不图乎?君闻言奋然起曰:诚如子言,余当知所勉矣。乃毅然决然,将所学供献于世人,创办命学函授于韦氏命苑,未及匝月,成绩裴然,国中闻风响学者,日必数十起,而笔政冗繁,案续劳形,虽日以继夜,案头常积卷盈尺,渐臻精力不继,对之汉曰:余不胜其劳矣。而欲罢涌者其奈何?窃相与忧而莫能相助。于是转辗焦思,若有所得,即欣然谓韦子曰:君不将函授讲义,收集成册,发行单行本问世,如要则于君可一劳永逸,于学者不啻躬沐教诲,岂非一举二得者耶,君以为可,乃夜发书,焚膏继晷,将手编讲义,重行逻辑,补遗拾漏,去腐存菁。其间皆根据先哲之立言,参以一己之实验,提纲摘要,纂言扣玄,发人所不敢发,道人所未曾道,由浅显而入于深奥,一气贯通,不愧为学命梯范。夫韦君年少好学,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识广学博,著作等身。其生平所述甚宏,具为精警硕论,独于此命学讲义尤多,焉见付梓在即,出版有期,其不纸贵洛阳,不胫而走者,我不信也。

公元一九三四年甲戌仲秋季日顾乃平谨识于淞滨逸庐

白话注解

韦子千里是个年轻的天才,从小就接受了家族的教育,家学渊源深厚。他精通君平术,对人的评价非常中肯,谈论时总能抓住要点。和他讨论世界大势,判断古今事物的对错;论及人物的高低,事后常能验证他的判断是对的。他的学问深厚,像是河水决堤向东流,像是骏马拉着轻车在熟悉的路上奔驰,他的学问不是一般人所能比拟的。他又是个慷慨仁义的人,忧虑世间的不公和苦难,常感叹于无法挽救这疯狂的世界。我劝他,光说不练是没用的,你有如此天赋和技能,为何不将命理学公开教授,广泛传播,让人们了解命理,预知未来,从而使人们互相帮助,减少那些邪恶的力量呢?这样不仅能帮助别人,也是一种治理社会的方法。他听了我的话,决定将所学传授给大众,创办了韦氏命苑的函授课程。不到一个月,就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学习者络绎不绝,但他也因此忙得不可开交。我于是建议他,不如将函授讲义整理成册,出版单行本,这样既方便他,也能让学者直接受益。他认为这个建议很好,便立即开始工作,整理讲义,重新构思逻辑,补充遗漏,精炼内容。他依据古代先贤的理论,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精心编写,深入浅出,逐步深入,内容系统完整,可以说是学习命理的极好教材。韦君从小就勤学好问,广泛阅读,学识渊博,著作丰富。他的这本《命学讲义》即将出版,我相信它一定会深受欢迎。

1934年甲戌年的仲秋季日顾乃平于淞滨逸庐

韦千里自序

禄命之学,由来已久。如言数理者、言星辰者、言子平者,以常情测之,佥依据于子平一书。夫命不可信乎?唐吕才有言:“长平坑卒,曷尝共犯三刑。南阳贵人,未必尽逢六合。命不可信乎!”南史沈攸之尝言:“早知穷达有命,恨不十年读书。故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以知命者,不立乎严墙之下。”然则命之可信与否,其精微奥妙、寂静感通,诚不易言也。吾侪读古人书,研摩命理,无非求际遇之顺利、声誉之畅达。素位而行,有从不背,要皆修身之一助耳。丁兹人心浇薄、世道衰微,讲求命运更应趋吉避凶,免非就是为常务之急。余不敢谓之命,只谓推命而已。溯行道以来,所见富贵之命固多,贫贱之命实亦不少。兹特先集百余则,公诸同好,并加批注,籍为研究之资。至因革损益,论短评长,皆折衷于典籍。若云创作,则吾岂敢。如莹巨硕宏文,进而教之,更幸甚矣。

民国乙亥夏日浙江嘉兴韦千里谨识于春申寓次

白话注解

命理学自古以来就有很长的历史。不论是讲述数理、星辰还是子平术,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基于《子平》一书。有人会问,命理是否可信?唐代的吕才曾说:“长平战役中被埋的士兵,难道都犯了三种罪过?南阳的贵人,未必都遇到了六合吉星。命理怎能不可信呢?”《南史》中沈攸之曾说:“早知道富贵贫贱是命中注定的,就不会后悔不早十年读书了。孔子五十岁才知道天命;孟子说‘命’不是偶然的,要顺其自然。因此,懂得命理的人,不会轻易站在危墙之下。”所以,命理的可信与否,其精深与神奇,确实不容易用言语表达。我们研究古人的书籍、钻研命理,无非是希望遇事顺利、声誉通达。行事遵循常规,不违背常理,这都是修身的一部分。在当今社会,人心浮躁,世道不佳,研究命理更应当是为了趋吉避凶,这是切实需要关注的事情。我不敢说这是命,只说这是推测命运而已。自从我研究命理以来,见过很多富贵和贫贱的命运。我特地收集了一百多个案例,公开给同好研究,并加上我的批注,作为研究的资料。关于增减变化,评价长短,都是参考古典书籍的。如果说是我创作的话,我是不敢的。如果能进一步学习更深的知识,那就更好了。

民国乙亥年夏日浙江嘉兴韦千里于春申寓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