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五行总论
五行者,本乎天地之间而不穷者也,故谓之行。
白话注解
研究命理,首须明五行之为何物,五行者,春夏秋冬之气候也,流行於天地之间,循环不断,故谓之行。财官食印等八神名称,古人提纲挈领以示初学,所以便於论休咎也。如论生克,五行各有所宜,性质不同,未可概论。言财官食印,不如径言五行之为便,故本书专论五行,不言八神。四时气候,古人代之以卦,名曰卦气,至汉代,始易以五行生克,及印比官鬼等名称(详子平粹言)。卦气合气候方位言,今论五行,亦宜会其意也。
北方阴极而生寒,寒生水。南方阳极而生热,热生火。东方阳散以泄而生风,风生木。西方阴止以收而生燥,燥生金。中央阴阳交而生温,温生土。其相生也所以相维,其相克也所以相制,此之谓有伦。
白话注解
以五行代春夏秋冬之名称,配合方位,出於天然。北方亥子丑,冬季也,南方巳午未,夏季也,东方寅卯辰,春令也,西方申酉戌,秋令也。冬季阴寒为水,夏季阳热为火,春令阳和散泄为木,秋令寒肃收敛为金,土无专位,居中央而寄四隅。四隅者,艮(丑寅)巽(辰巳)坤(未申)乾(戌亥),即四季交脱之际也。春夏之交,木气未尽,火气已至,间杂之气名也属土(夏秋冬同论)。如统一年而论土,至午未月为最旺,亦居中央之意也。顺序相生,所以相维,故循不而不断。隔位相克,所以相制,故盛极则衰,否极则泰,无往不复,天之道也,伦者常也,言有一定之程序也。
火为太阳,性炎上。水为太阴,性润下。木为少阳,性腾上而无所止。金为少阴,性沉下而有所止。土无常性,视四时所乘,欲使相济得所,勿令太过弗及。
夫五行之性,各致其用。水者其性智,火者其性礼,木其性仁,金其性义,惟土主信,重宽厚博,无所不容:以之水,即水附之而行;以之木,则木托之而生;金不得土,则无自出;火不得土,则无自归。必损实以为通,致虚以为明,故五行皆赖土也。
白话注解
由五行之性质而推其用,水性流动,其象为智,火性光明,其象为礼,木性阳和,其象为仁,金性严肃,其象为义,土性浑厚,则近於信,以五行配五常,有此象徵。人秉五行之气以生,随其秉赋而成各人之个性,有类似之点。如金水伤官,人必绝顶聪明。火性炎上,生居东南,果断有为,若居西北谨畏守礼(见下论火)。曲直成格,必主仁寿。由各人之秉赋而推其性情,犬致不甚相远也。土无专位,而四时皆有其用,金水木火,赖土以存。然言其性,则过於厚重而不灵,必损其实,致其虚,方能致用故土之用,所赖金水木火以成也。
推其形色,则水黑、火赤、木青、金白、土黄,此正色也。及其变易,则不然。常以生旺从正色 当生旺则正气全,可见正色
,死绝从母色 水者木之母,死绝则黑,木者,火之母,死绝则青,火者,土之母,死绝则赤,土者,金之母,死绝则黄,夫五行死绝,则气归根见母之色,凡人遇苦楚呻吟呼母者,即此之义也
,成形冠带从妻色 少壮之年及衰老之际仰妻之时也
,病败从鬼色 病、败之地,鬼旺之乡,受克则气归鬼
,旺墓从子色 旺为傅,墓为收敛,故色在於子
。
其数则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生旺加倍,死绝减半。
白话注解
五行之色,随生旺绝十二宫而变易,生旺者,长生临官,成形冠带者,沐浴冠带也,旺墓者,帝旺墓库也,病败者,病位衰位也,死绝者,死位绝位兼胎养之位也。五行之数,即河图之数也,更以生旺死绝增减推之。
以义推之,夫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和。过与不及,皆为乖道。故高者抑之使平,下者举之使崇,或益其不及,或损其太过。所以贵在折衷,归于中道,使无有余不足之累,即才官印食贵人驿马之微意也。行运亦如之,识其微意,则于命理之说,思过半矣。
白话注解
阴阳者正负也,万物皆有阴阳,生长而盛而衰老病死,一气循环,周流不断。由生而长为阳,为正气,由盛而衰老病死为阴,为退气(参阅子平粹言)。
命理之意,无非损之益之,使其归於中道,无过与不及而已。
白话注解
财官食印,为五行生克制化之代名词,贵人驿马等神杀,亦五行动静变化之名称也。原命合於中道,不待运而发,原命有缺,则必待运之助。吉凶休咎,胥由此出,子平之理,不外乎此矣。